【老张专栏】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招生改革的目标
高职招生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上表明了积极倡导、支持各地探索高职院校招生改革的坚定立场,指出了高职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向,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推进招生改革的呼声和期盼。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获得更多招生自主权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要真正实现“高校能够自主选择适合学校特色和培养目标的考生,考生能够有机会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的改革目标,任重道远!
首先,怎样才能真正自主选择到适合学校特色和培养目标的考生?毫无疑问,从学校层面来说,重点是积极推进“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改革。但是,不同学校以及不同专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生源(主要是指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类)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千差万别。因此,必须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生源特点,正确处理好“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对于普通高中生源来说,与顶尖大学“掐尖”不同,被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往往在文化成绩上比同期录取的高考生低一个档次,他们大多抱着“冲一冲”的目的参加高职自主招生考试,借以避开高考压力,提高录取几率。在技能方面,普通高中生源也不像职业高中生源那样具有明显的专业技能优势(在当前应试教育仍是主流的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对普高学生的技能开发可谓少之又少),即使部分学生显示出能歌善舞的天赋和特长,也往往被普通本科院校或专门的艺术类、体育类院校招走,剩下的不仅“特长不特”,也“考无可考”。
因此,笔者认为,对普通高中生源的“知识”要重点关注相关科目的成绩,即招收某些学科特长生(相对较优秀的偏科生),如生物化学类专业侧重生物、化学科目成绩,机械类专业侧重物理科目成绩等;对普通高中生源的“技能”要重点突出专业潜能的测试,如乐器制作需要敏感的听觉,品酒和调酒需要灵敏的嗅觉和味觉,客服人员需要甜美的声音,营销人员需要较好的沟通能力等。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人的技能高低虽然取决于天赋与培养,但一般的技能均可靠后天培养而成。强化“技能”高考,并非意味着降低对“知识”的要求,而是更加强调综合素质评价。“知识”和“技能”之间孰轻孰重要依专业特色、生源特点而定,技能含量高的专业要偏重“技能”,反之,则要偏重“知识”;对中职生源要偏重“技能”,对普通高中生源要偏重“知识”。如果不分专业特色和生源特点,一味强调“技能”高考,而忽视甚至降低文化素质的要求,不仅招不到符合学校特色和培养目标的考生,而且还容易产生新的招生不公平现象。
其次,如何使考生真正能够有机会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人人都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但一部分考生(也包括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也不知道将来自己最适合做什么,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所以,也有一些自主招生入选的学生,过了一年半载后却发现当年的选择并不适合自己。因此,让考生学会选择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考生懂得了选择,才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不可否认,入学渠道的多样化,尤其是高职自主招生确实给一部分考生提供了一次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的机会,但同时也会使另一部分考生减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的机会,而失去选择机会的往往是来自于边远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考生。这种机会的减少,既表现在他们面对参加自主招生的笔试、面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压力上;也表现在综合素质(技能)测试的内容往往不是农村学生的所长;更表现在招生计划刚性的前提下,自主招生名额增加就意味着原本属于高考统招计划的减少。因此,如何更好地为所有学生提供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机会,事关招生改革成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也惟有此,才能使高校真正自主选择到适合学校特色和培养目标的考生,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招生改革的目标。
新闻链接:http://www.zjjyb.cn/jyb/zkjy/47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