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院国标码:12864
学院浙江省招生代码:0053

您的位置: 首页  经贸特色  经贸•媒体聚焦

浙江省教育厅:植教入企,产教融合,四方协同构建海外本土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22-05-29    浏览次数:436        

摘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高职院校深化国际产教融合,构建多元合作机制,提升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本案例以学校主动对接“走出去”企业为切入点,秉持“职教共同体”建设理念,聚焦“走出去”中资企业岗位需求,设立泰中罗勇丝路学院,探索构建“企业主体,四方协同”的办学机制、“技能核心,五位一体”的特色课程体系、“线上线下、国内国外”校企联动的定向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域内职业院校服务“一带一路”使命担当,实现了国内外校企协同育人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双提升、共促进。

关键词:产教融合;一带一路;丝路学院;“走出去”企业;本土化

一、项目背景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鼓励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参与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由于受宏观因素对高职教育类型与层次定位的牵制,以及微观层面校企合作行为路径和支援环境的掣肘,高职院校支持与服务域内优质产能“走出去”的功能未被有效激活。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面对挑战,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浙江省与泰国罗勇府友好省州间的多元主体资源配置优势,通过国际产教合作,2018年率先在泰国罗勇工业园区设立了 “一带一路”职业与语言培训中心(泰国驻企教学点),并于2019年成功升级为浙江省首个海外丝路学院——“泰中罗勇丝路学院”,致力于推进产业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的结构要素融合,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如何“走出去”、课程如何“接地气”、教学如何“可持续”、模式如何“成体系”等问题。






图1 “一带一路”职业与语言培训中心(中策泰国教学点)与泰中罗勇丝路学院揭牌仪式


二、主要做法

学校抱团省域兄弟院校、海外中资企业、高校及行业组织,升级“驻企教学点”功能和资源配置,聚焦园区企业发展需求,协同开展本土化人才培养,助力园区中资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图2  泰中罗勇丝路学院海外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增强宗旨意识,打造了“企业主体,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特色模式

学校秉持服务“走出去”企业的宗旨意识,密切关注产教协同体系的构建和合作机制建设,主动服务“走出去”企业发展,把产教融合贯穿至“本土化”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泰中“四方联动”,打造了“三结合”的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和师资供给模式,实现了“双轨人才培养、双岗师资配备、双向文化认同、双重能力培育”。具体做法如下:企业在国内设立“实训实习基地”与在海外设立“厂中校”结合起来,实现同一生产线上操作流程与标准统一;为“走出去”企业培养国内人才与培养“本土化”人才结合起来,实现双地区互动交流;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结合起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职业技术标准互联互通。同时,针对不同培养对象和教学阶段,实施“院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国内教师+本土教师”“本土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的三元师资供给模式,有效解决了丝路学院教学如何“可持续”、模式如何“成体系”问题。

图3  中方教师赴泰中罗勇丝路学院授课

(二)树立创新意识,构建了“技能核心,五位一体”的企业班组长培养特色课程体系

丝路学院始终秉持“植教入企、聚焦岗位”的课程开发理念,依托企业班组长“上下联通”的功能定位,制定了园区企业班组长岗位能力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中国文化、企业文化融入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将职业素养融入岗位技术标准,将创新能力融入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开发了“汉语+文化+素养+技能+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本土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有效激活了班组长语言文化的互通功能、岗位技术的示范功能、民生民意的映射功能。近年来,累计培训园区企业员工近3000人次,培养“听得懂、用得上、带得动”的本土化班组长30余名,开发相关专业系列课程近20门,教学视频资源180余个,建成国际化教学资源库1个。

图4  泰中罗勇工业园区中资企业泰籍班组长培训

(三)树立革新意识,创设“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相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数字赋能教育国际化,成为学校持续探索、重点突破的关键任务。校企三方合力创设了“泰国中策财会订单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园区中资企业员工开展定向培养。一是面向园区中资企业员工,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选拔方案和招考标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报名、测评、面试以及注册等一系列招录工作;二是校企协同,集聚优势,共同定制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协同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开发;三是发挥中资企业海内外资源优势,开展“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相融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企业在国内的团队与学校合作,负责实施线上理论教学;企业在泰国的团队与泰中双方院校合作,负责组织实施线下实践教学,既有效解决了疫情影响下的“授课难”问题,也充分发挥了“四方联动”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配置优势。本项目通过“云招生+云考核”“云授课+云实践”的国内线上教学与国外线下教学完美结合,实现了1+1>2的混合式教学效果。


图5  泰中罗勇丝路学院开展学员线上面试与线上教学

三、成效与成果

本案例以服务区域优质产能“走出去”为宗旨,以促进“一带一路”国家职教发展为目标,以优势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实现了“丝路学院领跑、三元师资领教、国际标准领引、技术技能领先、优势资源领学、文化素养领航”的育人成效,切实提升了海外中资企业本土员工的文化认同感、语言与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团队管理水平,推动域内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专业内涵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网络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职教特色理念。

图6  学校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中做项目成果分享

2019年,学校成功入选“‘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建设单位,“一带一路”职业与语言培训中心项目荣获第二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项目”,泰中罗勇丝路学院获批“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建设计划”。2021年,“‘一带一路’植教入企:中企本土化班组长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融合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合作企业先后担任“泰国中国企业总商会罗勇商会理会”“泰国中国企业总商会橡胶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并荣获“2020中国走进东盟成功企业奖”。企业国际化运营水平得到了中泰两国领导人的认可与重视,共和国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驻泰国大使、浙江省委、泰国各级政府等领导多次莅临指导。泰国副僧王颂德通猜与前副总理素贴称赞此项目“示范引领了两国职教合作,切实促进了民心相通、福祉相依”。

图7 成果受到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教育参赞冯俊英女士和泰国副僧王颂德通猜先生称赞

四、经验总结

“企业主体、植教入企、四方协同”是本案例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主体的产教融合模式,能够实现产业结构与人才培养结构的协调发展,有效兼顾企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和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引领。同时,深化与“走出去”企业的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对接,还需进一步强化海外办学风险研判、海内外企业岗位技能标准一体化以及职教资历框架建设等问题的研究,持续发挥“头雁效应”,创新高职海外办学组织形态,整合协调各方资源,逐步实现“政校行企”协同推进混合所有制丝路学院的建设进程,构建区域高能级的职教合作平台。

五、推广应用

学校始终秉持“开放共赢、共促发展”的责任担当,设立了“分段推进,连线扩面”的“校企共同体”推广机制。在丝路学院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校企共同体”理念分阶段推进丝路学院本土化培训特色模式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同时,学校广泛联系“一带一路”国家行业组织、各级教育机构以及域内“走出去”企业,连线扩面,进行模式的复制与推广,持续做好兄弟院校、企业之间的“红娘”,不断形成办学合力,助力成果在境外工业园区和企业推广辐射,逐步形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网络。学校已在有成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泰国温商工业园区、菲律宾电商生态园区进行了成果复制推广,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

图8 成果在境外高校及中资企业进行推广


原文链接:https://jyt.zj.gov.cn/art/2022/5/8/art_1229634286_58937180.html